□蒋璟璟
最近深圳图书馆开始整治占座位却又长时间不坐的现象。每天开馆后工作人员在馆内巡查,发现长时间无人的座位,就会贴上一张温馨提示单:“您已于××时××分离座,请于30分钟内返回,否则座位将释放给其他读者。”用餐时段可以延长至60分钟西安高新配资,若超出相应时长,经工作人员确认座位无人使用将重新开放。网友们对深圳图书馆的做法一致表示认可,认为可以在全国推广。(南方都市报)
座位是用来坐的,不是用来占的,图书馆的座位更是如此。现实中,图书馆的座位分配,一般都是基于“先到先得”原则。很多人都是一大早就排队等候,为的就是第一时间就占个好位置。抢座如此之难,自然抢到就要守住,轻易决不会再交出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很多人对“霸座”的执念,乃是出于对抢座难的心理补偿,简而言之就是“得来不易,绝不放弃”。如此这般,图书馆的公共空间,俨然被瓜分为一个个私人地盘,一股“外人莫入”的架势。
市政图书馆、高校图书馆等所要实现的公共价值,是很明确的。那就是在空间、环境、书籍等方面创造条件、整合资源,从而给公众提供阅读便利、促进文化知识的传播。基于这一逻辑,其实图书馆所要追求的,理应是服务更多的人、创造更多的“总有效阅读时长”。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是,某人用物品霸座,实则意味着座位空置,这是无法产出任何有效阅读时长的。霸座者越多,图书馆资源空转率就越高,这是有损于其公共价值实现的。
图书馆有限的座位资源,只有高效流转起来、利用起来,才可契合价值初衷。最近深圳、武汉等地的一些图书馆都因为“整治占座”而走红网络,细究其管理手法,基本可说是如出一辙。“贴条管理占座,30分钟未归座位会被调整”,此举尽可能地减少了“人座分离”时长,降低了资源的空耗率。通过主动巡查、人为干预的方式,精准收回、重新释放座位给更需要的使用者,这合乎效率优先原则。
我们知道,餐馆等都要讲究个翻台率,旨在实现商业利益的最大化。与之类似,图书馆也要在服务更多人次、提高流转率,增进更多“有效阅读总时长”上下功夫,如此才能合乎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要求。以往,图书馆的管理,更多是保守的、被动的,比如说维持秩序西安高新配资,等等。而“贴条”管理占座等举措,则传递了另一种积极的、能动的管理观念——不只是满足于让图书馆维持正常运转,更要着眼于提高图书馆的惠及范围和价值产出。
长宏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